查看原文
其他

用爱的语言沟通,每一秒陪伴都有爱

一切很美我们一起向前 绽放
2024-08-31


Est.2008

绽放·彩色亚麻生活品牌



“拿孩子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,什么都要和你对着干,自己又忍不住发火,吼叫怒骂孩子。但孩子照样本性不改!”

为什么明明很爱孩子,为了孩子好,却常常不知不觉变成暴力沟通?

其实在茉莉姐《亲爱的小孩》分享中也提到了这个现象,并推荐了一门“爱的语言”,相信你用这门语言就能读懂孩子的感受和深层需求,从而做到有爱地陪伴孩子每一秒。这就是非暴力沟通。
 

孩子并没有“总是”那么懒,评判的话语是种伤害
 
在我们跟孩子的沟通中,经常会说一些话“你总是作业做不好”“你怎么这么懒”,其实这样的沟通很容易激起孩子内心的反抗,造成隔阂,影响亲子关系。

而在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要求我们“观察”,不带评判地、如实客观地陈述,这很重要,却很少有家长能注意到。
 
茉莉:我记得读大学的时候,家里过年都会打扫卫生。那次在妈妈回家之前我已经干了许多事情了,洗窗帘、弄沙发、洗灯、擦灯,但是妈妈回家以后,可能看到我正好在休息,就说“你总是这么懒,什么事情都不做。”我当时听到了以后我特别生气,当时就想我以后什么活儿也不干了。
 
在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步骤是观察,我们要如实客观地陈述,不能评判,因为评判很容易让人升起抵触。在案例中,我之所以不舒服,就是因为这里面我感受到了一些评判,观察是说“我发现,你这两次考试都没有考到前三名”,但评判是“你总是这么粗心”“你总是成绩不好”“你总是这么懒”。
 
三儿:不带评判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峰,这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引用克里希穆提的一句话。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观察,如果用一个比喻的话,就是一台摄像机,就是不带任何的附加作用,仅仅是记录。
 
我在想为什么仅仅只是作为一台摄像机描述,就会给对方更好的的感受。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,往往我们遭受的就是评判,所以当你把这个事情陈述出来,同时又没有带任何的评价,我就会有一些期待我被看见,也认为会有往下的进展的可能。
 
那么你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当中,有没有这样的用了观察或者是评判的例子有吗?
 
茉莉:我倒想起来嘉嘉有时候会对我有一些评判,说妈妈你总是这样,我就会说“嘉嘉,妈妈真的总是这样吗?”
 
三儿:听到你的分享,我有一些小小的触动。我们的孩子,他在六七岁的年纪已经学会了评判,显然这个是我们家长曾经的一些教育的问题。他不会说“妈妈没有经过我的同意,就把iPad关掉了”,而会说“妈妈你总是这样”,他没有学习到观察这样的表述方式,当然是受到了一些环境的影响。
 
其实我们大人去学习非暴力沟通,无论是对于我们的亲密关系还是各种关系,尤其亲子关系,都是至关重要的。
 

每个孩子都非常需要被看见,需要被理解
 
在跟孩子的沟通中,爱的语言其实非常重要的就是共情,要真正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他的感受,理解他的担忧,理解他的焦虑。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步,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到别人的感受。
 
茉莉:说到感受,我想起隔离期间有一次好像是悦悦推倒了嘉嘉搭的积木,嘉嘉很难过,伤心大哭,我就抱着他,跟他说“嘉嘉你这会儿特别伤心,是不是?”他说是,然后我继续一遍一遍的去猜测,然后去共情他那一刻的感受。
 
当孩子觉得你知道他很难过之后,就很容易平静下来,他会觉得他的感受有被妈妈看到。但其实很多时候,我们是不太看到孩子的感受的,我们会觉得他很任性,发泄自己的小脾气,但是我们不知道他真正的感受是什么,更不要说他感受背后的需求了。
 
所以在爱的语言这部分里面的感受这一块,我觉得作为家长其实可以多引导孩子,问问他此刻的感受是什么,如果孩子还不太会表达的时候,可以去做一些猜测,当你一遍一遍跟他去沟通的时候,他就会觉得我的感受有被妈妈看到,有被妈妈在意。
 
三儿:我看到非暴力沟通当中看到马歇尔博士也举到一个例子,一个中国的案主,20多年跟他父亲的关系一直非常不好,然后当案主去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之后,他说慢慢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,那是什么方式得到改善的?案主也说了,我们文化并不是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感受,但当他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之后,他至少开始去知道他爸爸责怪、批评他的背后,感受是什么以及深层次的需求是什么。

所以非暴力沟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,当你学会了的时候,你其实可以改变关系,而且并不要求对方也学习这样的语言。
 

看到孩子深深埋藏在冰山下的需求
 
如果你看过冰山模型,会发现我们需求都深深地埋藏在冰山下面,这也是我们的现状“我渴望你更多的看到我,但我不表达”。这样的话,即使对方再懂你,再愿意去了解你,去感受你,可能很多时候放在心里的这部分还是不会被人看到。
 
在亲子关系中也是,不看到孩子的需求,是没有办法让沟通成为有效的沟通的,非暴力沟通就是一种带领我们去看到自己的需求,也看到别人的需求的沟通方式。
 
三儿:我突然想到昨天有一次悦悦躺在地上,然后说妈妈你过来,你跟她之间有一个非常长时间的拉扯,能分享一下这个过程当中她的需求吗?
 
茉莉:平时悦悦也偶尔会在一个地方停下来,叫我过去,我多半都会过去。但是她昨天带着那种耍赖的情绪在地上打滚,说“妈妈你过来”,我说“好,妈妈往前走一点,你也过来一点好不好?”就是这么短的一个距离,她一点我一点,然后她就不动了。悦悦希望我过去,我也在知道,但是我希望她知道我在乎她,却不喜欢她的这种方式,于是我跟她表达“妈妈很在乎你,妈妈也很想过去,但是妈妈不太喜欢这种耍赖的方式。

因为悦悦是非常倔强的小女孩,后来她最终要过来的时候,她说“阿姨你能不能不要看?然后哥哥你能不能不要看。”然后他们俩就都离开了,她就过来了。
 
三儿:我觉得你做的已经很好了,因为我当时也在现场,我也手足无措。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的时候,可能如果我们当时能够说“悦悦,你是不是很需要妈妈过去找你”,这种话非常明确的说出来,悦悦更能有被同理和共情到的感受。
 
茉莉:我有说,然后我也很知道她是这么想的,但是她有一些耍赖的部分,我是觉得这种还是要跟小孩子稍微的讲一讲,我希望她也是一个能够讲道理的小朋友。
 

像个孩子一样,勇敢表达自己的请求
 
在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后,我们其实会有一个机会向对方提出一个请求,在非暴力沟通中要求这个请求是清晰明确的请求,比如“你来抱抱我”,而不是“你多爱我一点”这样模糊的概念。
 
其实很多大人忘记了如何“请求”,但是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是有这样的表达请求的能力,所以家长需要做到的就是保护好孩子这部分天赋,当他提出这样的渴望这样的需求的时候,我们不要忽视它。当他没有提出的时候,我们也可以看到、给到一定的建议。
 
茉莉:其实小朋友在最初的时候,是非常愿意去表达他的需求的。

记得有一次我在出门的时候,我就跟嘉嘉和悦悦都拥抱了一下,我说妈妈一会就要走了,然后我又呆了一会儿,当我真的要走的时候,只有嘉嘉在我身边,悦悦在比较远的地方玩玩具,我就跟嘉嘉抱了一下就走了。我出门了大半天的时间,再次回到家进门的时候,悦悦第一件事情就是说,“妈妈你今天走的时候只抱哥哥了,没抱我,你可不可以抱我一下?”我就抱了一抱悦悦,当时就还蛮感动的,觉得她可以把这种需求表达出来。
 
三儿:你刚才说到悦悦很明确的提出自己的需求,很触动我,我们在生活当中也好,公司里也好,可能慢慢的都会忘记去直接的提出请求,忘记了这份真正深深处的需求,这是特别悲伤的事情。
 

以上就是茉莉姐和三哥在《亲爱的小孩》“爱的语言”(完整版语音)的部分内容。非暴力沟通,让我们用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看待我们与孩子的冲突,连接双方的感受,看见孩子真正的需求,从而达成共识和合作。
 
绽放社群即将在5月27日进行的《与孩子合作》主题分享,我们邀请了中国区唯一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认证培训师新版《非暴力沟通》译者、国际同理心教练刘轶老师,和大家一起非暴力沟通这门爱的语言,觉察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权威关系并且转化“要求”,激发孩子合作的天性。
 
扫码预约直播,咨询绽放水仙(zhanfang_moli126)“非暴力沟通”还可免费收听哦。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绽放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